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5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16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9篇
人口学   9篇
丛书文集   182篇
理论方法论   55篇
综合类   857篇
社会学   60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如何理解马克思的哲学革命的根本性质的问题关系到马克思学说的基本意义。马克思学说的最高成就是以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开启当代哲学问题的基本视域。在这个视域中,人们必须真正进入对知识的存在论性质的思考。惟有通过这样的思考,一个向来被“对象世界”所遮蔽的“生活世界”才可能呈现出来。由于这个世界的呈现,历史唯物主义以之为前提的哲学革命才能被认识清楚,并进而能够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导向一种新类型的知识,而这种“真正的知识”应当通过建立“生活世界的科学”(即“历史科学”)去获得。  相似文献   
992.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是毛泽东个人和中国共产党集体主观努力的科学结果。  相似文献   
993.
994.
启蒙与革命:鲁迅创作的现代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歌东 《齐鲁学刊》2001,47(3):56-61
以欧洲现代化进程及其相关的思想启蒙运动为参照,鲁迅创作选择了彻底的启蒙而反对循环式的为革命而革命。鲁迅创作的现代化选择表明:在现代化思想启蒙未完成状态下,中国社会自身内部的革命无助于推动中国现代化变革进程。鲁迅站在世纪的转折点上选择了现代化启蒙,20世纪中国革命并没有因此而选择鲁迅。  相似文献   
995.
丁玲的“革命+恋爱”系列小说,深刻呈现了她此期创作探索的矛盾现象:努力表现时代“革命话语”,却不时遭遇潜在“性别话语”的干扰,导致主观意图与客观效果相背反。体现在:本意作为被改造者或受教育者塑造的女性形象,结果却高扬女性主体意识;多重叙述视角的交替运用凸显了作者的性别意识与性别立场;对“革命话语”的表现程度与情感态度也目性别意识与性剐立场的渗透而呈现出纷繁复杂的矛盾现象。丁玲创作探索的得/失对日后女性解放与女性写作发展不无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96.
工科院校材料学科办学特色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选择了国内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设有材料学科的高校,介绍了这些学校材料学科的建设简况及特色。通过对比分析,文章结合社会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对材料人才的需求,阐述了对我国工科院校材料学科教育改革的看法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97.
本文首先对性文化作了诠释,指出性文化是不断创造不断进化的过程,随着经济的发展,性文化应该日趋健康,日趋完善,后从性教育入手,指出为了在全社会形成健康、文明的性文化,必须抓好性教育,特别是青春期性教育,形成一种良好的性氛围,弘扬中国优良的性伦理道德。  相似文献   
998.
20世纪30~40年代女性诗歌在社会政治的渗透下,树立了女性自我意识的崭新内涵。在话语形态上,她们放弃了自恋自怜的忧愁与感伤,在变化了的时代环境展现了"小我"的超越与皈依,在诗歌艺术方面也呈现出新的特征。  相似文献   
999.
文中从不同时代的美学追求和主题,社会主义英雄与平凡的普通人,艺术表现的继承与创新三方面比较分析了《创业史》和《平凡的世界》这两部长篇巨著在时代、美学追求、典型塑造上的不同特点,揭示了路遥在艺术表现上对柳青的继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000.
从"知识"以"对象"为转移到"对象"以"知识"为转移的这种所谓康德"哥白尼式革命"并非单纯地是一种认识论的革命,而是一种新的哲学思维态度的确立。"旧形而上学""旧"就"旧"在"自然的认识方式"上,误以为"形而上学"是一种超验的"知识论";新的哲学思维态度,知道"知识"的限度,使"超验的"知识成为不可能,而使"超越的"实践成为可能,在这一限度内,才为"信仰"留了地盘。这种信仰其实就是对实践理性之自由的信仰。因此,新的哲学态度下的Metaphysik不再是按照"自然倾向"去认识的"形而上学",而是以道德实践之自由(道德行动)为目的的"行而上学",这才是康德哲学所实现的"哥白尼式革命"的实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